“南山素斋”集寺院素斋之精华,融宫廷素食、民间素食为一体,采用野生菌、豆制品,魔芋类产品及海南本土时令蔬菜瓜果为原料,制作精细,仿形仿味逼真,不仅能满足人体的营养要求,更具有美容、延缓衰老之功效。在造型艺术上“南山素斋”属“以荤托素”类,既达到形似,也追求神似,原料采用传承寺院素斋,不纳荤腥,全部素食。“南山素斋”已形成一百多种菜品,可谓“一菜一世界”,体现了重返自然、返朴归真的神韵。 

    “南山素斋鱼”更是汇聚了南山素斋美食的精华,成为“三亚十大名菜”之一,将食物的美味与寺院文化的悠远表现得淋漓尽致。素斋鱼入口嫩滑,韧性十足,同时散发出鱼诱人的清新香味。更重要的是,食材取自天然富硒的大豆,内含丰富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,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、防止血管硬化、降糖、降脂等功效,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大都市游客青睐的一道美食。

  “南山素斋”已成为我国素斋的知名品牌,被评为“中国名宴”并获“金厨奖”,指定为海南省国宾接待菜系。

    中国素斋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,可追溯到西汉时期,相传淮南王刘安发明了豆腐,为素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
    豆腐不仅是素菜的重要原料,也是素食中的优质蛋白。据考证,北魏的《齐民要》中专列了素菜一章,介绍了十一种素食,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素食谱。南朝的梁武帝崇尚佛学,终身吃素,并倡导素食,推动了中国素菜文化的发展。此后据《东京梦华录》和《梦梁录》记载,北宋汴京和南宋临安的市肆上曾有专营素菜的素食店。在《山家清供》中还首次记载了当时有“假煎鱼”、“胜肉夹”和“素蒸鸡”等“素菜荤作”的手法。宋朝时有林洪的《山家清供》,其所载一百多种食品中大部分为素食,包括花卉、药物、水果和豆制品等。宋代陈达叟的《本心斋疏食谱》,记录了20种用蔬菜和水果制成的素食。元明清三代,素菜文化繁荣,素菜在各种文献中的记载非常丰富。清末薛宝辰曾有素食专著《素食说略》,其中记述了200多种素食。

    中国素斋在历史上曾经走出国门。据日本学者木宫泰彦的《中国交通史》记载,明末隐元和尚东渡日本时,曾传去中国烹饪技艺,其中就有“净素烹饪”技术。

版权所有: 通信地址: 邮编: E-mail: